|
|
---|
|
|
---|
北京市建质协会举办论坛喜迎三十华诞
授予4人“终身成就奖”、18人“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本报讯(通讯员 张崇) 11月9日,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以“质量论坛”的形式庆祝成立30周年。该市工程质量系统的新老领导、行业专家、建筑企业代表等近50人出席论坛,回顾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及协会发展历程。协会会长艾永祥作了主题报告。
1983年11月,经时任北京市政府主管领导和市基本建设委员会(现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起和筹备,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正式成立。主要任务是组织建筑企业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学习推广全面质量管理(TQM)先进经验,对会员单位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基础培训教育,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
在协会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对全市乃至全国建设行业影响最大的是工程质量创优即争创“长城杯”活动。论坛上,许多老同志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充满感慨与欣慰认为北京市多年来保持了工程质量的平稳态势,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与市建委及协会组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创优活动密不可分。1996年,在评选市“优质工程”中增加了“长城杯”工程,并规定只有获得“长城杯”,才能参评鲁班奖(国优)。1997年,出于对结构安全的担心,提出“要突出抓好建筑工程结构质量”,并决定从当年开始,增设“结构长城杯”质量奖。受益于这一活动的开展,北京市建筑工程结构质量不断提高。
北京市建质协会在组织开展争创长城杯活动中,积极配合该市不同阶段的建设重点,突出质量这一永恒的主题,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及配套工程的建设中,协会组织专家提前介入在施工程检查指导,认真落实市建委《2008工程创国家级奖项实施方案》,促进了奥运重点工程创优目标的实现。在北京市承担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援建任务及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建设任务中,协会主要领导和专家分别应邀前往,对工程创优进行指导,使北京企业的施工质量在当地获得好评。2011年以来,协会又把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创优列为工作重点,加大指导力度,改进初评检查方法,组织先进经验交流,号召企业努力为百姓提供“价格低质量好”的放心房。今年,协会组织力量对《建筑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和《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进行了修订,经北京市建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审查,认为新修订的标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不久将颁发。
鉴于王宗礼、林寿、张寿岩、刘仲元四位同志为北京市质量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协会授予4人“终身成就奖”;向18位自争创长城杯活动中成绩优异企业的专家和为长城杯活动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专家,授予“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论坛上,历经一年编辑完成的《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志》也与大家见面。该志书内容分为五部分:协会30年发展概述、组织机构变化、大事记、专项工作、历年市优工程(长城杯工程)名录。它真实地记载了协会形成、演变、发展的历史,记述了北京市开展工程质量创优活动暨长城杯活动的来龙去脉,收录了1996至2013年度获得市优及“长城杯”奖的工程名录,具有值得珍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转自《建筑时报》2013年11月21日第二版